工资工时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资工时

员工激励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2019-04-28 15:42:11

激励对于员工,就像是飞机引擎一样,能给予其强劲的动力!


现代企业中,员工激励,不再局限于加工资、发年终奖这些常规的激励手段,为了让大伙儿甩开膀子干,与企业一起快速发展,每家公司的HR都绞尽脑汁,设计了花样百出的激励方式!


看看小伙伴们都列举了哪些:


奖励车子、房子!!!

够土豪!这么财大气粗的公司,还缺人吗?


一定金额的无息贷款!

几年?可以贷500万,期限一万年吗


承诺给好多原始股!

好好锻炼身体,等待上市那一天!


办理人才引进,解决户口问题!

太贴心了,这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问题了


读MBA或进修,公司付学费!

学好本领,给公司赚更多钱,划算!


每年光棍节老板发红包!

难道鼓励继续光棍


工作满三年发金牌!工作满十年,发“老李式”手表!……


这么多诱人的激励措施,看来,练就一身真功夫,前途无量呀!

同志,醒醒!拿到手的才是你的!


劳动合同的履行期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板和员工的心态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怎样设计激励制度,才能公平、公正,既为员工谋得福利,又能激励大家为公司创造卓越绩效呢?


为避免争议,无论是聘书、劳动合同、绩效考核办法、员工福利制度等都需要缜密制定,不然HR就得……


以下,特别整理几项常见的员工激励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如需更多帮助或专案设计,请联系我们!


【一】薪酬激励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在薪酬激励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以书面形式向员工承诺除基本工资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奖金,但同时表示要根据公司业绩和个人表现考核确定。


到了年底,用人单位可能因为业绩一般、员工表现不佳等情况而拒发或少发奖金,企业一般会认为奖金不是工资,就是应该用人单位说了算。实践中果真如此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一旦双方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对少发或不发奖金的事实依据和考核依据要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无法举证,原则上要全额发放。


所以,用人单位要事先制定好考核制度并向员工公示;在考核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考核结果出来后要及时与员工沟通,并取得员工的签字认可。如此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绩效,也可以防范薪酬激励不当产生劳资纠纷。


【二】股权激励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在股权激励方面,常见有限制性股票激励、股票期权激励、虚拟股票分红激励等。

在司法实践中,因股权激励不当产生的纠纷已经数不胜数,给企业造成的困扰和损失也相当巨大。

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

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工具或组合,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激励方案;其次要做好定人、定量、定价、定时、定股份和资金来源的具体方案;再次要确保退出机制的可行、顺畅,还要为后加入的核心人员预留股权激励空间;最后还要确保创始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三】特殊待遇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在特殊待遇激励方面,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为留住核心人才,往往会为员工提供价值较高的财物,如汽车、房屋或住房补贴等特殊待遇。如果不事先书面约定好,则很可能员工拿了特殊待遇后即离职,用人单位的激励目的无法实现,追索也会遇到法律障碍


而且,《劳动合同法》又规定了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责任仅限于违反服务期(服务期又仅限于用人单位出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竞业限制约定的情形,其他情形均不得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责任。


所以,用人单位向员工提供特殊待遇时,不能对员工约定违约金,但可以在协议中明确提供的特殊待遇属于预付性质,员工未按照约定期限付出劳动的,属于不完全履行合同。根据合同履行的对等原则,对员工未履行的部分,用人单位可以拒绝给付;已经给付的,也可以要求相应按比例返还。如此,才可以避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情况出现。


总之,员工激励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如果制度设计有漏洞或是方案原本给人以很高期望,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设置太多障碍和可变动因素,不够公平、公正,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损害企业信誉!


专业,创造价值!用人单位必须有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做好事先规划,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HR或律师把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上海劳动争议网”微信公众号!

1  共1页
查看(0)  评论(0)  推荐
注:评论长度不超过1200字还可输入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本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或站长观点。】
加载中...
律师名片
姓    名: 李居鹏 职业证号: 13101200710869100
性    别: 电    话: 021-60857666
所在律所: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业务专长: 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人身损害赔偿。

首席律师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333号中金国际广场B座20楼(地铁一号线徐家汇站4、5号出口100米)
邮编:200030
电话:13651900564
email:lawyer8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