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制度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法务 » 法务制度

重视预防也就规避了风险——访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法律事务负责人胡勇

2011-01-09 18:47:54

———访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法律事务负责人胡勇
 

  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商场玄机、不可避免的经济纠纷,却仍能对来自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法律风险控制自如,保持着极低的诉讼率。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上海日立公司法制工作的健全与完善。该公司的法律工作始终以公司战略为主线,紧密结合企业经营情况,依托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凭借企业法律顾问专业、负责、坚持的态度,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一整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体系,在规避企业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卓有成效。在这些法律制度运行完善的过程中,上海日立公司的企业法律顾问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前,笔者采访了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战略经营部法律主任胡勇,得到了不少可供其他企业借鉴的有益启示。
  
  企业背景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1月,位于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由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5%)、日本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25%)合资组建而成,累计总投资46580万美元,是当今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

  关键词一:重战略,避风险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上海日立公司的领导高度重视新形势下企业法制建设,企业法制建设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家外向型的大型企业,如何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规避企业法律风险、提升维护企业权益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之一。秉承这一法制发展战略,上海日立逐步建立了一套体系化、前瞻性的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极富特色且卓有成效。
  日立公司的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以法律诊断为抓手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用抽象的法律条文过滤筛选预测日常繁杂事务,在公司设立、交易、并购、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支持及预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防范,最大程度规避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合同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日立公司独创性地使用了色标分级制度,即针对公司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不同经营环节中所签订的不同性质的合同,根据公司多年经营的实践经验,用不同的色彩标注其风险等级,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制定不同的审核方案,以达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的目的,并辅助以格式合同、合同评审等制度,日立公司目前无一起直接合同纠纷。

  深化信用管理制度

  溯及应收款风险的风险防范制度涵盖了大量基础数据及应收款模型,从环比、同比角度全方位对应收款进行监控,按风险等级设定的绿、蓝、黄、橙、红五个标准每个月对客户应收款进行诊断。通过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职能部门互动的内部执行流程以及重要案件专案处理的制度,成功地规避了国内6起涉案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印尼经济危机对日立公司的不良影响。

  国际市场的风险评测

  日立公司在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产品销售、与普渡大学的合作研发、涉外专利、商标问题等将法务领域业务有效地延伸了。海外工厂的建立更需要有效防范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由此,旨在对海外市场法律、信用分析为目标的风险评测工作正依据公司战略发展逐步展开。微观层面上,公司以邓百氏为合作对象关注海外客户及代理商资质;宏观层面上,公司依托《科法斯世界贸易信用风险手册》关注国家风险评级及行业概况。

  关键词二:重品牌,维权益
  立足品牌技术优势 完善企业知产保护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具有HITACH国际著名商标和“海立”、“HIGHLY”中国驰名商标,具备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所拥有的这些品牌和技术上的优势对公司的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的专家指导下,公司制定了以商标、专利为主体的海立集团《知识产权白皮书》,对公司今后的知识产权建设进行了评价、建议。公司的品牌发展工作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中国轻工总会以及上海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呵护。

  * 驰名商标的认定

  2003年9月13日,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海立商标侵权案件二审终结。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注册商标“海立”、“HIGHLY”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司法程序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安徽省首例经司法程序认定的驰名商标案例,本案件引起各级领导及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公司仍有4起商标异议、商标争议案件在商标行政程序审理中。

  * 海外商标的注册

  为配合公司海外营销策略,为公司产品的海外市场销售奠定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于1997年开始在境外申请注册保护“海立”、“HIGHLY”系列商标。截止至2006年9月,共在境外18个国家和地区获准注册。

  * 专利的申请和保护

  高新技术成果是企业拥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保障,这一理念始终根植于公司的经营策略中。在公司的发展进程中,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申报技术专利的同时,公司也十分注重技术专有权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在参与各种国内外的大型展会活动时,公司密切关注同行业的技术动态,实施专利监控措施,防止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

  * 市场打假

  目前,市场出现的假冒多种多样,有商标仿冒、商标假冒、商品假冒、商号侵权、生产地假冒、恶意注册商标、仿冒注册商标。假冒地点涉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等地。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仿冒日立公司商标的假冒产品。日立公司在《中国工商报》、《中国知识产权报》刊登了打假声明,同时,日立公司与中方股东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品牌联席会议,对市场上出现的侵权产品和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关键词三:重培训,多层面
  依托法制培训宣传 营造企业法制氛围

  企业的法制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运作,而要搞好企业法制建设,首要的是企业的各层面的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一个良好的企业法制氛围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的整体运作。在法制培训和宣传方面,上海日立公司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一般管理人员、普通员工,都定期接受法制教育和法律培训,形成了多形式、多途径、分层次、有侧重的全员法制教育和宣传制度。公司的法制培训很有针对性:
  ————对经营人员的培训重点:《合同法》、《公司法》等与企业经营有重要关系的法律法规;
  ————对营销人员的培训重点:更为实际的公司经营案例培训。
  通过法制宣传和培训,不仅日立公司全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执法守法意识有所提高,而且法律理念被渐渐培育起来,并逐渐渗透到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法制建设氛围。 
 
  关键词四:重专业,贵坚持
  始终坚持专业、责任 发挥顾问最大作用

  上海日立的法制建设卓有成效与企业法律顾问的专业水平是成正比的。
  作为上海日立公司战略经营部法律主任,胡勇承担了公司各项法律事务的处理工作。包括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等在内的各项制度的设计、运行、反馈,大量数据的参照、对比、分析,各层面人员的协调、培训、交流,以及企业中法律纠纷的谈判、和解、诉讼……每一项工作都是极其艰辛的,点点滴滴反映出胡勇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法律的专业度、对于工作的责任心。“十年的努力,现在的坚持”是胡勇对自己企业法律顾问生涯的状态描述。经常处于工作压力中的他,对事业的追求近乎苛刻。胡勇说:“没有公司领导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他们是我工作动力的源泉。” 
  从他办理的诸多案件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他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使命感是多么强烈。胡勇认为,专业与责任是法律顾问所应当具备的品质,也是让别人尊重、自己自豪的必要条件。企业法律工作艰辛曲折,需要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精耕细作的工作态度。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要始终不敢懈怠、不能马虎。
  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的经济卫士。他们熟悉企业、热爱企业,以能为企业减少风险、带来利益而自豪。在企业法律顾问这个职业刚刚起步的今天,企业需要更多专业、负责的企业法律顾问。正如郎咸平教授所说的:“中国需要法制化的游戏规则,而这种思维必须在如同你一样的年轻人中推广,期待你的参与。”这是郎咸平对胡勇的勉励,也是对所有的企业法律顾问希望。
  撰文 佟莉丽 包文捷

  链接
  借鉴萨班斯法案
  为企业预警之用

  2002年安然、世通丑闻牵涉出管理层欺诈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监督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美国《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的出台,该法案就是“萨班斯法案”。“萨班斯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作了不少修订,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外部监管模式,为法律风险防范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视野的开拓。
  胡勇认为,国内资本市场在迅速发展过程中,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尤为重要:
  1、掌握该法案提到的风险控制点,进行风险识别;2、通过制造业实践案例结合理论、工具形成自有的企业全面内控危机防范及外部风险防范的框架;3、提升法律、审计管理工作品质,依靠执行力有效落实内部控制体系。4、建立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1  共1页
查看(0)  评论(0)  推荐
注:评论长度不超过1200字还可输入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本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或站长观点。】
加载中...
律师名片
姓    名: 李居鹏 职业证号: 13101200710869100
性    别: 电    话: 021-60857666
所在律所: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业务专长: 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人身损害赔偿。

首席律师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333号中金国际广场B座20楼(地铁一号线徐家汇站4、5号出口100米)
邮编:200030
电话:13651900564
email:lawyer8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