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制度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法务 » 法务制度

创业应规避的刑事法律风险

2014-11-15 10:41:08

  对于创业者而言,刑事法律风险比任何风险都要凶险,因为民商事风险一般只涉及金钱,大不了企业倒闭、个人负债,向史玉柱那样东山再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一旦遭遇刑事风险,失去的可能就是自由,创业者也往往就此一蹶不振了。因此,创业者对于刑事法律风险,更加应该予以重视。
  纵观我国的刑事法律,大约包含80余个经济犯罪的罪名,其实何处不是风险。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列举了最常见的五大刑事法律风险,希望引起创业者的重视。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入刑标准:虚开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
  最高刑期:无期徒刑
  典型行为: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
  典型案例
温州“忽悠大王”林春平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判无期徒刑。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为赚取4%到6%的开票手续费,林春平指使员工被告人从事相关虚开环节,从而向全国各地计315家受票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共计1266份,价税合计金额为5.2亿余元,税额7600多万元
  律师提示
  涉税行为是企业经营者无法避开的,但偷税漏税并非风险最大的行为,因为其一般具有行政处罚的强制程序,即只要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通常就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了。
  但是涉及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不一样了,这是刑法中非常严重的犯罪,其入刑标准非常低,仅为虚开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5000元以上。这是非常容易触碰的红线。
  何为虚开呢?法律规定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都属于虚开的行为。实践中,只要开票方与受票方在票、物、款三者无法对应一致,就很有可能涉嫌虚开。
  另外,本罪值得注意的是,介绍他人虚开的行为也构成犯罪。实践当中,介绍虚开的人往往不拿或者只拿非常少的比例作为回报,但是本罪并不以营利多少来认定,最终仍然是计算虚开增票的数额,这种认定导致介绍者刑期与开票方、受票方一样,非常的严重。
  笔者团队曾经承办一起虚开增票的案子,介绍方仅因好意帮忙撮合,拿其中0.5个点,但是因为虚开的数额太大,达到上千万元,最终在没有任何减轻情节的情况下,与开票方、受票方一起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
  总之,涉及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做到不虚开增票,也不帮忙、介绍虚开增票,平时也要多留心,保持货、款、票三者一致,那样才能够抵制风险。


  非法获取提供个人信息
  入刑标准:情节严重,具体标准尚无最高刑期:三年有期徒刑典型行为:买卖、窃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典型案例

  2012年3月15日,罗维邓白氏公司因非法倒卖个人信息遭央视3.15晚会曝光,同时被公安机关查处。
  李某等5名公司管理人员因此被公安部门控制。警方同时缴获了储存有公民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的多台涉案服务器电脑、硬盘。
  以前期到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为突破口,同年8月,上海警方先后又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48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2亿条,企业信息数千万条,并于近期成功抓获了张某等多名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源头

  律师提示
  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案是近年来企业及员工经常触犯的、风险非常大的一种犯罪,仅笔者团队近年来就承办过学校老师、银行职员、公司老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涉及该罪的案件。
  由于该罪是在2009年 《刑法修正案(七)》 出台后颁布的,很多创业者仍然按照老思路去对企业进行宣传,通过购买他人信息,然后地毯式的进行信息轰炸,结果不慎触碰法网。
  何为公民的个人信息呢?传统意义上就是指,能够反映公民个人身份的相关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地址、收入等等。
  但是对于单位、企业信息,本罪并不能予以规制。
  同时,本罪并没有明确的入罪标准,只是认定情节严重就应该予以处罚,但是对于何为情节严重,并未加以解释。
  所以,创业者初期在进行宣传自己企业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规合法,特别是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方法要恰当,切勿操之过急、误入法网。


  商业贿赂
  入刑标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标准为5000元,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标准为1万;
  最高刑期:行贿罪一般为有期徒刑5年,但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典型行为:行贿、受贿
  典型案例:GSK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的一个药品行业的行贿受贿事件。涉及此事件的主要厂家葛兰素史克,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的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
  律师提示:
  公关是企业的常见行为,但创业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公关行为与谋取不正当利益混合在一起;同时在礼金数量上需要予以重视,正常馈赠不会构成犯罪,但礼物如果价值太大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企业需要重视员工手册及企业合规方面的问题,做到细致、合法,杜绝员工背着企业进行商业贿赂,一旦发现员工存在给予回扣等违法情况,需要立即处理,表明态度,以免留下后患。
  对于行贿者而言,法律规定在追诉前主动交代,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一旦触法,应当积极争取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非法集资
  入刑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万元以上、集资诈骗10万元以上
  最高刑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刑为有期徒刑10年,集资诈骗罪最高刑为死刑
  典型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典型案例吴英集资诈骗案。根据金华市中院一审认定,吴英于2003年至2005年在东阳市开办美容店、理发休闲屋期间,以合伙或投资等为名高息集资,欠下巨额债务。为还债,吴英继续非法集资。
  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间,吴英以给付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从林卫平等11人处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余元,用于偿付集资款本息、购买房产等,实际诈骗金额为3.8亿余元。一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浙江高院二审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综合全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裁定发回浙江高院重新审判。
  2012年5月21日,浙江高院经重新审理后认为,鉴于吴英归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并主动供述了其贿赂多名公务人员的事实,其中已查证属实并追究刑事责任的3人。综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律师提示: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发展需要资本,就如同人的生存需要血液一样。
  融资是企业的常见行为,但是融资中刑事法律风险也非常大。非法集资在刑法中并不是一个罪名,而是一类行为的统称,刑法中有诸多罪名规制非法集资行为,但是最为常见的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其中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也是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区别就在于主观上是否有诈骗的故意。
  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在一定行为上是重合的,但是在超过了一定范围后,就会构成犯罪。
  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应该包含如下四性:
  1、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宣传性,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允诺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公众性,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符合上述四性就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集资诈骗之所以在处罚力度上大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就在于其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他人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最高刑可以判处死刑。
  因此创业者在融资渠道上需要非常谨慎,不要误入非法集资的法网,并且在资金链断裂后,最好主动投案,否则极有可能变为集资诈骗。


  非法经营
  入刑标准:情节严重,不同犯罪行为标准不同
  最高刑期:有期徒刑15年
  典型行为:非法经营烟草、非法经营食盐、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非法出版等
  典型案例:黄光裕非法经营案。黄光裕于2007年9月至11月间,违反国家规定,采用人民币结算在境内、港币结算在境外的非法外汇交易方式,将人民币8亿元直接或通过北京恒益祥商业咨询有限公司转入深圳市盛丰源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郑晓微等人私自兑购并在香港得到港币8.22亿余元(折合美元1.05亿余元)。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二亿元
  律师提示
  企业主要从事某项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按理说,正常经营的企业一般不会有非法经营罪的刑事风险,但是非法经营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口袋罪”,很多行为都不幸落入其法网。
  按照法律的规定,非法经营罪一般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取得经营方面的行政许可,而从事的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包括非法经营烟草、非法经营食盐、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非法出版等。
  一般而言,非法经营罪需要是违反了前置法,未获得审批、许可而经营的行为。
  所以创业者应该注意自己经营的内容,特别在某些特殊项目上,是否需要行政许可,应向有关部门咨询,多做相关的调查。
  创业者在经营的过程中,确实会碰到许多风险问题。但是,重中之重的是,不要有刑事风险的存在,否则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刑事风险的预防需要有好的领导、负责任的员工,当然也需要有外部专业人士的把控,特别是专业的律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创业者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平坦、也走得更顺心。

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 谢向英)

1  共1页
查看(0)  评论(0)  推荐
注:评论长度不超过1200字还可输入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本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或站长观点。】
加载中...
律师名片
姓    名: 李居鹏 职业证号: 13101200710869100
性    别: 电    话: 021-60857666
所在律所: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业务专长: 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人身损害赔偿。

首席律师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333号中金国际广场B座20楼(地铁一号线徐家汇站4、5号出口100米)
邮编:200030
电话:13651900564
email:lawyer800@126.com